近日,广西民族大学社团管理中心“壮乡那隆歌非遗,同心共筑文脉长”实践团队与那隆镇志愿者们共同开展了一场以“微笑江州·感恩相伴”品牌为引领的志愿服务活动。为做好此次活动配资114平台,那隆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,组建8支志愿者小分队,推动“志愿+”多元力量融合,打造多元志愿服务“矩阵”。
志愿者向青少年宣传移风易俗倡新风理念
活动中,志愿者们聚焦“一老一小”重点群体,为老年人和学龄儿童提供了健康义诊、课业辅导、安全教育、心理疏导等服务。来自广西民族大学的蒋倩蓉是本次“三下乡”实践团队的一员,在活动的这几天时间里,她与同学们奔走在街头巷尾、田间地头中,孜孜不倦地向群众开展推广普通话、弘扬移风易俗新风尚、共同传承保护非遗等内容。除此之外,志愿者们还围绕爱国主义教育、非遗制作技艺体验、大学校园生活分享等内容,分别走进镇中小学为学生上了一堂以“壮美南疆,绘心铸魂”为主题的“大思政课”,激励广大青少年努力学习、勇敢追梦,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。“虽然时间很短暂,但我认为我们的志愿活动卓有成效,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文明新风理念传播下去,能够使得志愿服务人人可为、处处可为。”蒋倩蓉说。
展开剩余43%非遗传承人向志愿者展示“九龙摆尾”舞蹈道具
同时,那隆镇积极探索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模式,着重发挥社工力量,为志愿者“精准赋能”,让暖心之举更专业。从普惠服务到专业升级,使志愿服务从简单化走向专业化,让为人民服务的精度和温度得到有效提升。“这次活动,我们秉持人民城镇人民建、人民城镇为人民的理念,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志愿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,让获得志愿服务的群众‘摇身一变’成为志愿者反哺到城镇建设中。”那隆镇团委书记周茂聪介绍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‘融’各方之力推动‘城镇合伙人’联建共建,持续孵化一批常态化、长效化、‘小而美’的志愿服务项目,促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,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‘最后一公里’配资114平台,把关怀与温暖送到群众身边。”那隆镇党委副书记胡武志表示。
发布于:北京市倍享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